查看原文
其他

血仍未干:杀戮战场之进山与洪炉台的最后一枪

2016-04-22 张珉 太原道



 

1948329日下午,前往南京商讨和谈条件的阎锡山匆匆离去,他乘坐的飞机拖曳着漫天尘土腾空而起,留在身后的,是被32万大军重重包围的孤城太原。


█ 1948年11月,美国生活杂志记者在太原拍摄的一组照片,几乎就是阎锡山飞离太原的情景复制。一架飞机腾空而起,地面机场飞扬起漫天的尘土


█ 从飞机上俯瞰太原古城,大东门、小东门清晰可见

 

一生都不愿离开山西的阎锡山再也没有回来,四野高炮部队的到来封锁了太原的天空也断绝了他回家的路。只有阎锡山在,太原在最后关头才有和平解决的可能,没有了阎锡山的太原,则只会战斗到最后一刻。


█ 如果阎锡山能够回到太原,历史会是怎样一种走向?



█ 太原城垣西北城角,太原城区内唯一至今保留的城防工事。当年晋绥军对太原城垣进行了大规模改建,火力最集的地方,从城根到城头共设置了七层火力

 

1949424日的那个血色清晨,1300余门大炮齐声怒吼,数以十万计的炮弹带着刺耳的呼啸倾泻于城垣,密集的爆炸声有如天崩地裂,厚重的城墙按压不住大地的颤抖,迸放的烈焰仿佛天空在燃烧,漫天的扬尘将整座城市笼罩于令人窒息的混沌之中。冷兵器时代坚不可催的太原城垣,被无情的炮火撕裂出一道道伤口,十二路突击部队沿着坍塌的城墙豁口冲入城内,接下来便是更为激烈残酷的巷战。


█ 解放军突破太原城垣

 

生活在太原,每天都穿行于这座熟悉的城市。自北宋初年在唐明镇建城以来的一千年间,今天许多繁华的街巷,当年就是巷战的杀戮战场。北宋的靖康太原保卫战,蒙古灭金的太原之战,元末贵族军阀的太原拉锯战,明末李自成的太原之战,都爆发了激烈的巷战,我们今天脚下的土地,浸润了无数战士的鲜血。


█ 新闻纪录片中的突破太原城垣截图

 

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:城池是抵御敌军的最后一道防线,一旦城墙有失,守军的斗志与士气也随之崩溃,激烈的巷战只能是殉道者为壮烈结局而尽的最后努力,相对于战局已经毫无意义。


█ 一名解放军将领相册中的太原城垣

 

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那一天的清晨,当城垣被突破之后,一部分守军放弃了无谓的抵抗,比如主要由日籍官兵组成的第10总队,还有来自西安的援晋中央军。

 

与雇佣性质的第10总队和救援性质的第30军不同,在明知大势已去无力回天情况下,众多土生土长的晋系官兵仍然战斗到了最后一刻。关于太原战役破城日的著述,大多着重于突破城垣,对于巷战则关注不多,事实上巷战的激烈程度更甚于城垣。章士钊和邵力子在写给李宗仁的信中,曾说到太原城破之日,尸与沟平,屋无完瓦。许多市民和参战老兵在多年之后的回忆文章中,也描述了市区死尸枕籍甚至层层叠叠的惨烈景象。


█ 为数不多的太原巷战照片

 

阎锡山的军队常被称为顽军,顽军之顽,是“生不与之两立”的顽固,是“死不与之觌面”的决绝,从首义门街到柳巷,从小北门街到鼓楼街,从后小河至布弓街,每一条通往绥靖公署的街巷都成为燃烧的土地,那些有如飞蛾赴火的军人们,也许就是前文所说的殉道者吧。


█ 巷战后的太原最高建筑鼓楼


█ 新闻纪录片中的鼓楼截图

 

巷战最坚决的是绥靖公署侍卫队与特务团。侍卫队是阎锡山的内卫部队,队长刘有泰,下辖一个卫士排、三个步兵营、一个炮兵营等部队。特务团是绥靖公署的警卫部队,团长毛富树,下辖三个步兵营、一个炮兵营,特务团同时也负责阎锡山的外围警戒。据发至西安的《太原突围干部报告函》向阎锡山汇报,这两支部队的五千余名官兵基本伤亡殆尽。



█ 1948年11月,在太原绥靖公署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,展示了23挺捷格卡廖夫机关枪,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拍下了一队军人运送这批枪支的照片,根据职能推断,这队军人应该隶属于太原绥靖公署特务团。

 

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洪炉台。洪炉台位于绥靖公署东北侧,是一座传统样式的宏大建筑,功能类似于主席台,台前建有广场,用于举行大型集会,阎锡山常站在台上训话。洪炉一名,出自于阎锡山的“洪炉训练”。洪炉原指大型炼铁炉,洪炉训练就是要人们像矿石投入洪炉一样,经过这一番脱胎换骨的冶炼。


█ 太原绥靖公署洪炉台

 

阎锡山为洪炉训练编写了《洪炉歌》:“高山大歌,化日熏风。俯仰天地,何始何终。谋国不豫,人物皆空。克难洪炉,人才是宗。万能干部,陶冶其中。人格气节,革命先锋。精神整体,合作分工。组织领导,决议是从。自动彻底,职务维忠。抗战胜利,复兴成功。”



█ 太原绥靖公署洪炉台位置复原图,红色标记处即为洪炉台旧址,由水锅锅考证标记并提供地图

 

从抗战时期开始,凡是阎锡山的控制范围,洪炉台几乎成为各地标配。从目前可见的照片来看,绥靖公署洪炉台无疑是最宏伟的一座。阔大的体量天然就是巷战工事,蕴含的政治寓意加持了守军的意志,洪炉台,早已注定了它的宿命与结局,最终消失在熊熊大火之中。


█ 太原绥靖公署洪炉台

 

最后的战斗发生在进山钟楼。进山原为明代巡抚衙门堆煤的煤山,张之洞为改造风水格局而其改建为假山。1919年,阎锡山在山顶修建了西式钟楼,改名为进山。进山之名,取自论语“进,吾往也”,同时也有“改进”山西,使山西“进步”的含意。




█ 民国时期的进山钟楼



█ 在抗日战争中遭受破坏的进山钟楼

 

进山钟楼下,建有地下避弹室,山西省政府代主席梁化之与阎锡山堂妹阎慧卿就自杀在这里,他们的名字后来被刻在台北“太原五百完人”成仁冢的石碑上。对于决意殉城的人,军人的结局是战死沙场,而上百名行政官员、文职人员、特警特工以及部分家属,则选择了自杀。关于太原五百完人,争议很多,五百人的名单极不严谨,46人的数字则更不准确,争论具体的人数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,无论五百还是46,都无法改变鲜血背后的惨烈与唏嘘。


█ 山西省银行发行的民国17年5元券,中心图案为进山钟楼



█ 名信片上的进山钟楼

 

在愈来愈近的枪声中,集聚在绥靖公署地下室的军政人员和家属们越来越绝望。就在这个时候,侍卫队长刘有泰派遣下属军官进入地下室,跪倒在王靖国面前恳求说:“顶不住了,该做决定的时候了。”王靖国立即起身说:“走,我出去。”孙楚阻止他说:“完了,你出去顶什么事。”正迟疑间,解放军已经攻到地下室入口。


█ 被俘后的晋系剩余高级军政员被押出绥出公署

 

晋系剩余军政首脑全体被俘之后,侍卫队仍然依托进山坚持战斗,解放军从战俘中找出侍卫队长刘有泰,让他向还在抵抗的下属们喊话,侍卫队士兵们不仅不听,反而向刘有泰射击,枪声过后,在一阵更为猛烈的炮声中,太原守军成建制的抵抗终结于进山。


█ 1949年,战后的进山钟楼

 

从巡抚衙门到绥靖公署,对于晋绥军而言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,19111029日和1949424日,他们在这里打响了第一枪也打完了最后一枪。第一枪,是朝着山西新军最高长官谭振德和山西巡抚陆钟琦,最后一枪,是朝着侍卫队长刘有泰。个中滋味,令人感慨万千。



█ 曾经的山西巡抚衙门、山西绥靖公署大门,现山西省政府大门





█ 梅山钟楼现状

 

战后,新政权的山西省政府进驻绥靖公署,洪炉台废墟上盖起了新的建筑,炮火中受损严重的进山也得以修复,钟楼顶端加上了符合革命者审美情趣的红五星,名称也借用“煤”、“梅”谐音改为“梅山”。它们,如今还时常出现在太原人的视野之中。只是,没有多少人还知道,进山与洪炉台,曾回响过晋绥军的最后一枪。


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,阅读推荐内容:

被遗忘的晋绥军,曾经的三晋子弟兵!

血仍未干:杀戮战场之塔碉与地下堡

血仍未干:杀戮战场之庙碉与牛驼寨

血仍未干:杀戮战场之大方碉的战火温情

血仍未干:杀戮战场之罕山要塞与天下第一碉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